持續上一篇,這篇是葛八談論「競爭」的第三篇,首先葛八要對標題再度說文解字一番:
持久:V. 動詞,英譯 durable, sustainable, enduring [1]不管是 durable, sustainable, enduring 都是 Warren Buffett & Charlie Munger … Continue reading[2]Warren Buffett & Charlie Munger 有關「持久的要求 criterion of … Continue reading, structural [3]這是 Pat Dorsey 在所想要表達的「持久性」競爭優勢所用的字詞,因為是「結構性 structural」的,所以持久。。(持久是動詞?),意指能夠持續一段相對長的時間,以長期投資人的角度,是指 5-10 年。
競爭優勢:N. 名詞,同義字-護城河;英譯 competitive strengths, competitive advantage, competitive positions, competitive edges, moats. 意思:兩人或兩造以上,互相比較而顯示出的優勢(我有你沒有、或我做得比你好的地方)。競爭優勢可以是短期優勢,也可以是長期優勢。
持久競爭優勢:如果把「持久」當做形容詞(葛八習慣把「持久」當成動詞用,原因後述),那麼「競爭優勢」就是名詞。若以形式來說,光看上一篇文章所收集 Warren Buffett 曾經提及的競爭優勢,形式非常多樣化;若以「競爭對手追趕上來所需的時間」來說,優勢可能持久,也可能根本不持久,而且「持久/不持久」絕對不是一刀兩劃般的黑白分明,而是向下圖般連續性分布,光看你怎麼評估:

簡單舉例來說:
2330 台積電的競爭優勢是技術 (technical capability) 領先,目前這優勢大概可以持續五年(葛八的同學在台積電當處長的敘述),那麼台積電就擁有「中期的競爭優勢」。
又比如,葛八認為 5871 中租的競爭優勢是「風險管控能力」和「公司狼性經營『利基市場』的文化」,而這些優勢在未來十年都很難有競爭對手可以比擬(注意,葛八經常誤人子弟,請看免責聲明),那麼 5871 中租就具備「長期的競爭優勢」。
「葛八,你的意思是說,市值 27 兆的 2330 台積電只有『中期的競爭優勢』,而目前市值只有 2000 億的 5871 中租卻有『長期的競爭優勢』?這也太奇怪了吧?!」
的確,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,「競爭優勢」是你和你的競爭對手的差別。雖然說你的標的公司技術高強,但是它的產業競爭激烈,競爭對手也都卯足全力、急起直追,那麼兩造的競爭優勢差距反而不如「競爭小的產業」(還記得 Charlie Munger 所描述的「收馬屍」的產業?)。跟 2330 台積電競爭的公司都是全世界最強的公司(比如說三星和 Intel);那麼其他的科技產業呢?想想 AI 、電動車、人形機器人、自駕系統、低軌衛星這些產業,都是世界最聰明的公司躍躍欲試角逐的競技場(你想想看,連你自己聽到這些名詞都會心跳加速、瞳孔放大、呼吸加快?),對葛八來說,這都代表一件事:「競爭」,而葛八最不喜歡的就是這兩個字。
如果你知道 5871 中租喜歡做沒有人要做的放款(越多銀行、租賃公司拒絕的放款,中租越喜歡);KNSL 喜歡承保中小企業保險中,別家保險公司嫌麻煩、看不懂、不想要保的險(越多保險公司拒保,KNSL 越喜歡)。這種反市場行為代表三個字:「低競爭」(或「高利潤」、或是「定價力 pricing power」,看你喜歡那個名詞)。如果尋找競爭優勢是你投資的重點因素,那麼「了解和競爭對手的差距」應該是你要專注的地方,而不是僅僅沉浸於你所鎖定公司描繪給你的前景;找出競爭優勢差異最大的產業與公司,而不是最熱門的公司!越熱門的公司,反而你越要避開,那些公司留給 IQ180 的人去研究就好(如果你一聽到「AI 、電動車、人形機器人、自駕系統、低軌衛星」這些關鍵字又會心跳加快,建議你再回去複習一遍葛八的 最好的競爭就是? 這篇文章)。
Widen the moat: 「持久」你的競爭優勢
有關投資競爭優勢的兩個步驟,第一項就是「辨識競爭優勢」,這部份葛八在上一篇已經大致說明。第二項就是觀察經營階層有沒有「保持/擴大」競爭優勢,這呼應了本篇文章標題:持久(V.)⋅競爭優勢=持久(動詞)⋅競爭優勢,也就是其中的「持久」兩個字,葛八是把它當作動詞 (v.)來使用的緣由。在研究公司的過程中,你要辨別經營階層到底有沒有在「持久」公司的競爭優勢?
葛八先用一個簡化的例子說明一下。前面提過,假設 2330 台積電跟競爭對手的技術優勢目前大概有五年的差距,但是在你飽覽 2330 台積電與主要競爭對手的資料後,發現 2330 台積電投入研發的速度(或努力程度)跟競爭對手差不多,也就是依這種速度,兩家公司大概會一直保持五年的差距,那麼本來認定只有五年(中期)競爭優勢的 2330 台積電,因為持續「持久」它的競爭優勢且保持五年的領先,那麼這原本的「中期競爭優勢」,葛八就會把它視為「長期競爭優勢」。
當然,真實的情況遠比葛八所比喻的 2330台積電例子複雜多了,尤其是科技產業不確定性高,很難用這麼簡化的數據來評估,你永遠無法預期什麼時候會有像 Deepseek 這樣「橫空出世」的技術瞬間顛覆產業。但是觀察經營階層有沒有 「widen the moat 的概念」卻是相對簡單。
Warren Buffett 把「『持久』公司的競爭優勢」這個動作,簡單稱為: 「widen the moat」,而且在他的兩本鉅作中,不知道提過多少次。為了讓你們對「widen the moat」的重要性與方法產生一點「手感」,葛八想要花點篇幅贅述一下 Warren Buffett 對這個概念的著墨有多深。
2001 年 9 月 26 日,時值 911 事件過後兩週,Berskshire Hathaway 旗下公司粗估 911 事件損失大概為 22 億美金(其中大多數來自保險子公司),為了穩定軍心,Warren Buffett 對旗下所有子公司的經理人寫了一封 memo (備忘錄?),信中的主旨只要求所有的經理人記得要做一件事,那就是「widen the moat」、持續建立 endur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,不管你是要讓客戶開心 delight your customer 或是無止盡的降低成本 relentlessly fight costs [4]這兩個部份正是 Warren Buffett ( 2005 年報第 14 頁)描述 See’s Candy 怎麼樣擴大競爭優勢時所用的比喻。而 Chuck Huggins 接管 See’s Candy … Continue reading[5]2016 年股東會,Warren Buffett 用口語說明了對公司的經理人的要求就是「widen the … Continue reading,反正就是要持續擴大競爭優勢就對了!而 Warren Buffett & Charlie Munger 經營 Berkshire Hathaway 的主要目標的第二項[6]出處:2008 年報第 4 頁。,也是「widen the moats」;當經理人在考慮「資本配置 capital allocation」時,也要考慮想辦法「widen the economic moat」[7]出處:2012 年報第 19 頁。,讓公司和競爭對手保持(拉大)距離。
Jeff Bezos 就是一個不僅了解 Amazon 的三個主要競爭優勢 (selection, low price, fast convenient reliable delivery),且毫無執念的用盡一切資源,不惜忍受長期虧損也要「widen the moat」的經營者,相較於其他許多連自己公司有沒有競爭優勢都不了解的執行長,Jeff Bezos 堪稱是「持久」(V. 動詞)公司競爭優勢的典範。
要能夠「持久」(V. 動詞)公司競爭優勢 widen the moat,前提是要先了解公司的競爭優勢 moat。葛八讀過許多公司的年報,知道許多公司要不是不了解公司本身的競爭優勢,或公司根本就沒有競爭優勢,尤其許多年報在 “competition” 這個 section 列了十項、八項「公司的優點」,但是彷彿不了解主要競爭對手每一項都做得比(本)公司好,這實在算不上公司(競爭)優勢,更遑論擴大競爭優勢了。
換句話說,你果你發現一家公司的 CEO 完全了解該公司比人家強的特點,並且就是心心念念(默默)的擴大那些優勢、低調的「高築牆、廣積糧、緩稱王」,如果你有幸找到、看懂、投資了這樣的 CEO,那可是死也不要放手,千萬不要賺了 20% 就停利,這可是稀世珍寶,值得長期持有啊!
好了,以上談的都是「被動的競爭優勢」,意思就是說,你只能持續的繼續努力、繼續 widen the moat、持續 (V.)你的競爭優勢,雖然這樣能跟敵軍保持距離,但是你無法阻止競爭對手的進逼。被動的競爭優勢是常態,TSLA 無法阻止 BYD 利用創新與研發的追趕與可能的彎道超車;CPRT 無法讓 RBA 不去購買更多的報廢車堆置場來與之競爭;2330 台積電無法阻止 Samsung 的研發 R&D,這是資本主義 capitalism 的常態。
可是葛八在研究競爭優勢的過程中,發現了另外一種可能,葛八稱為「主動性競爭優勢」,也就是你的競爭優勢讓對手束手無策,讓對手頭痛、讓對手毫無(法)作為。我們來看看兩位大師說過的:
“Competitive advantages that can make it difficult for other people to do what you are doing.”
Ron Baron, 2013
Warren Buffett, 2007
“Moats” — a metaphor for the superiorities they possess that make life difficult for their competitors[8]Berkshire Hathaway annual report, 2007, 第 15 頁。.
這種可以「主動式」讓對手搔頭晃腦、頭痛不知如何是好、根本就不知如何追趕的競爭優勢,功力之深又更較「持續(V.)你的競爭優勢」更高一等級、更持久。
這種境界,並不是難以想像,葛八 IQ118 的小腦袋可以想到的,可能如下:
- 在電腦作業系統市場,MSFT 微軟的 Windows 系統完全沒有給對手置喙的餘地。
- 在工程模擬軟體市場,ANSYS 軟體的競爭優勢(葛八用過這套軟體來寫碩士論文)?
- Alphabet 所提供的搜尋引擎、Google map、Youtube、Gmail、Google Drive、Android…的整個免費服務生態系[9]2019 年有一篇文獻研究線上服務的心理價值,結果發現以當時的數據服務,大概要給消費者 $17,350 美金才能讓他放棄使用 (Google) 搜尋引擎,$1173 … Continue reading。
以上的例子,葛八都沒有實際研究過相關的公司,所以敘述的有點心虛,但希望你可以了解我的意思。也希望能夠在你的心裡面埋下這個種子:有關了解競爭優勢,不僅要找 widen the moat「持久(V. 動詞)公司的競爭優勢」特質,也可以思考一下這特質是不是哪種可遇不可求、讓「競爭對手頭痛 life difficult, difficult to do what you are doing」的「主動式持久競爭優勢」。
可以的話,如果你有找到,當然要請你不吝於分享給葛八,讓葛八來幫你鑑定一下!
(本篇完)
<同場加映>:如果你想要對 moat 競爭優勢有「沉浸式體驗」,不妨讀一讀 Invesment Masters Class 為你準備的「Moat 格言集」。從裡面你可以感覺到,每個人研究的領域不同,對 moat 的體驗和認知也不同,比如說 Robert Vinall 和 張磊 想要的是 innovation 創新護城河, Madeline Wright 看到的是 top tier brand 頂尖品牌;其中除了 Warren Buffett,不少人都提到 widen the moat(如 Francois Rochon, Christopher Begg),可見葛八說「持久(V. 動詞)公司競爭優勢」這件事,可不是隨便說說。
References
↑1 | 不管是 durable, sustainable, enduring 都是 Warren Buffett & Charlie Munger 所會使用的替代字詞,在他們的談話中,代表的意義是相同的。文中有關「競爭優勢」的英譯亦同。 |
---|---|
↑2 | Warren Buffett & Charlie Munger 有關「持久的要求 criterion of “enduring”」,導致他們排除快速變動的產業。產業的破壞性創新對社會進步有助益,但對長期投資所注重的「確定性 certainty」卻非常不利(出處:1999 年報; 2007 年報第 6 頁)。 |
↑3 | 這是 Pat Dorsey 在所想要表達的「持久性」競爭優勢所用的字詞,因為是「結構性 structural」的,所以持久。 |
↑4 | 這兩個部份正是 Warren Buffett ( 2005 年報第 14 頁)描述 See’s Candy 怎麼樣擴大競爭優勢時所用的比喻。而 Chuck Huggins 接管 See’s Candy 後,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每年「widen the moat」! |
↑5 | 2016 年股東會,Warren Buffett 用口語說明了對公司的經理人的要求就是「widen the moat」,一樣大致解釋了大概怎麼做可以持續擴大競爭優勢(前提是經理人了解他公司的競爭優勢是什麼)。 |
↑6 | 出處:2008 年報第 4 頁。 |
↑7 | 出處:2012 年報第 19 頁。 |
↑8 | Berkshire Hathaway annual report, 2007, 第 15 頁。 |
↑9 | 2019 年有一篇文獻研究線上服務的心理價值,結果發現以當時的數據服務,大概要給消費者 $17,350 美金才能讓他放棄使用 (Google) 搜尋引擎,$1173 美金可以放棄使用 Youtube, 而 $48 美金就可以放棄使用臉書 Facebook。 |
3 comments
「跟 2330 台積電競爭的公司都是全世界最強的公司;AI 、電動車、人形機器人、自駕系統、低軌衛星這些產業都是世界最強的公司躍躍欲試角逐的競技場」,台積電應該是幫忙製造這些產業所需要的晶片, 是許多世界最強公司的供應商、合作夥伴,而非競爭對手。
pnfeedbach:
可能我的文章標點符號段落或寫法有問題,引起你的誤解,葛八試著改寫一下,你再看一下有沒有比較合理。
不瞞你說,葛八沒有研究過 2330 台積電(但的確有一位同學在 TSMC 當處長)。如果要研究 2330 台積電,葛八會一起研究三星和 Intel,但是先不論「晶圓代工」這個產業的專業知識,光看這三家(超級大)公司的年報,就曠日廢時,難以進行!完全不是葛八的能力圈(目前為止)。
謝謝你提出的回饋!
以我目前的認知是這樣。 pnfeedback